——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——
初秋已至,“五谷润燥”正当时;遵循应季古方,养出初秋“好状态”!
初秋已至,可暑热哪有那么容易退去?雨过天晴,持续的高温又要来了。末伏的燥热,依旧让人喘不过气。
这时候,我们该去哪找到润燥养心的正确方法?其实啊,这五谷杂粮里就藏着不少老祖宗传给我们的“初秋宝典”!
一、小米熬粥喝米油:脾胃的贴心小棉袄
要说夏季润燥,你绝对不能错过小米。古人称其为“粟”,《黄帝内经》将其列为“五谷之首”,认为“粟米味甘,微寒,主养肾气,去胃热”。
展开剩余83%想想看,一整个夏天被暑湿折腾,你的脾胃是不是也有点 “闹脾气”?这时候煮上一碗浓稠的小米粥,那浮在表面的米油,可是 精华 !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中夸赞米油:滋阴能力强,长期喝能改善体质。
喝完粥后,你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养生动作:双手交叠放在腹部,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轻按摩 5 分钟。
还不快去试试?这样能促肠胃蠕动,助小米消化吸收,就像给肠胃做了个温柔的“SPA”。而且小米色氨酸含量高,是天然 “助眠神器”,晚上喝一碗,第二天是不是感觉活力满满?
二、红豆+绿豆做双豆糕:把湿热打包带走
古人称红豆为“赤小豆”。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 “赤小豆主下水,排痈肿脓血”,是消湿热能手,能健脾益肾、利尿消肿;绿豆古称“青小豆”。《开宝本草》言其“主丹毒烦热等,消肿下气,压热解毒”。
初秋的时候,老一辈人总爱做传统的双豆糕,就是把红豆和绿豆搭配在一起。这种美食,你吃过吗?吃完双豆糕,一定记得做这几个动作:双脚并拢,双手自然下垂,踮起脚尖的同时双手向后甩,保持3秒后放下,重复10次。
这个动作能刺激足底,让气血动起来,是不是觉得身体里的湿热都被赶跑了?搭配双豆糕,真是清甜爽口,浑身都舒畅!
三、玉米糜子藏着秋日活力:学古人“尝新”
古人初秋讲究吃新收的谷物,这就叫“尝新”。有“秋尝新谷,以报农功”之说。刚成熟的玉米金黄饱满,仿佛还带着阳光的味道。初秋尝新,玉米可是绝佳的选择!煮一锅满屋子都是香甜味,啃着软糯的玉米,感受丰收的幸福!
你知道糜子吗?糜子在古代可是“餐桌常客”。《诗经》“黍稷重穋,禾麻菽麦”中的“黍”就含糜子,口感独特、营养丰富,做美食应景又滋养。糜子在古代可是“餐桌常客”,古书中说它:口感独特、营养丰富,用它做美食既应景又滋养。
吃了新收的玉米或糜子,就去户外散散步晒晒太阳吧!中医认为“秋阳温和,能补阳气”,散步时让阳光照在背上,双手自然摆动,慢走15-20分钟。这样既能享受暖阳,又能助消化,让身体吸收新谷的能量,为秋冬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四、魔芋搭配杂粮 :减脂养生新风尚
如今养生的花样可多了,魔芋这个“新宠”和杂粮搭配,成了不少人的心头好。晋代,左思在《蜀都赋》中不仅提到魔芋,还描述它“其根白,以灰汁煮即成冻,以苦酒淹食,蜀人珍之”,可见当时魔芋在蜀地已作为特色食物受珍视 。
魔芋热量低、纤维多,和杂粮一起吃,口感独特,还能让人有饱腹感,又健康。做成魔芋杂粮饭、魔芋面、魔芋凉皮,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初秋正是养生的好时候,顺应时节,吃对谷物、动对身体,用接地气的方式开启养生之旅。这个秋天,快和家人朋友一起在谷物美食中养成好习惯, 一起收获健康和快乐吧!
你还知道那些初秋养生小技巧?评论区等你分享!
秦食皇
立秦地 | 寻食脉 | 致皇心
铭根基 | 知来处 | 勇开拓
发布于:山东省粤友配资-国内股票配资入门-配资正规配资门户-股票加杠杆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