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伤寒论类方汇参》第一章 桂枝汤类
第十九节 桂枝加大黄汤
误下阳邪不解,因而腹大实痛者。大实痛者,即痛无已时,兼有不可按,不可揉之状也。
用量
桂枝三两,去皮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,切 甘草二两,炙 大枣十二枚,擘 大黄一两
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定义
此因表邪误下,实邪结于太阴。为制解表攻里之温清方也。
药解
阳邪误下,陷入阳明,是两阳合并,故腹大实痛。用大黄攻阳明之实热,以除腹痛,桂枝举下陷之阳邪,以解肌表,白芍敛阴和里,甘草缓中调胃,姜之辛散,枣之甘润,务使营卫振发,则阳邪不自内陷,而腹大实痛自除。
徐徊溪云:此因误下而见太阴之症。大实痛,则反成太阴之实邪,仍用大黄引之。即从太阴出,不因误下而禁下,见证施治,无不尽然。
舌苔现象
(一)舌上白苔,或左或右,余见黄黑者。
此证外现下利,痛引少腹者,热结也。热甚者,桂枝大黄汤下之,十中可救一二。
(二)舌上黄苔,舌尖独白者。
舌瓣黄根白尖,乃合病有之,是太阳表证,传入阳明里证,循经而传也。如有表邪一分,必须解表,必待表尽,乃可攻里,故宜本汤。
本证辨识之真谛
太阳之邪未解,误下而邪陷于脾,以致脐上痛者,其人必先有发热恶寒,头项强痛之候,因下后,方见此痛者,便以桂枝大黄汤治之。
本汤精神在温下
伤寒太阴全篇,无纯用寒下法,用大黄与桂枝同下者,故谓之温下,此其精神也。
本汤下法之精义
张季明谓太阴脾经温燥不行,亦当温利,自阳明出,如桂枝汤加大黄是也。
本汤禁忌
徐徊溪:传经热邪,陷入太阴,法当兼表兼下,本汤是也。若以之治直中纯寒之证,而用大黄,则寒邪益陷而下脱,其危可直待也。
本汤与大柴胡汤同义
大实下满,宜从急下,然阳分之邪,初陷太阴,未可峻攻。但于桂枝汤中,少加大黄,七表三里,以分杀其势,故与大柴胡汤同义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粤友配资-国内股票配资入门-配资正规配资门户-股票加杠杆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